一、正确使用变频器应注意事项
1、环境温度对变频器的使用寿命有很大的影响。环境温度每升10℃,则变频器寿命减半,所以周围环境温度及变频器散热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2、正确的接线及参数设置。在安装变频器之前一定要熟读其手册,掌握其用法、注意事项和接线;安装好后,再根据使用正确设置参数。
3、注意转速与扬程的关系。电机的选择及其***佳工作段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如果变频器长时间运行在5HZ以下,则电机发热成了突出问题。
4、V/F控制属于恒转矩调整。而矢量控制使电机的输出转矩和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的增加,从而改善电机在低速时的输出转矩。
5、若系统采用工频/变频切换方式运行,工频输出与变频输出的互锁要可靠。而且开停泵、工频/变频切换都要停变频器,再操作接触器。由于触点粘连及大容量接触器电弧的熄灭需要一定时间,上述切换的顺序、时间要考虑周全。
6、外部控制信号失效的问题。一般是几种情况:信号模式不正确、端子接线错误、参数设置不正确或外部信号自身有问题。
7、过电流跳闸和过载跳闸的区别。过电流主要用于保护变频器,而过载主要用于保护电动机。因为变频器的容量有时需要比电动机的容量加大一挡或两挡,这种情况下,电动机过载时,变频器不一定过电流。过载保护由变频器内部的电子热保护功能进行,在预置电子热保护时,应该准确地预置“电流取用比”即电动机额定电流和变频器额定电流之比的百分数。
8、干扰问题。
⑴良好的接地。电机等强电控制系统的接地线必须通过接汇流排可靠接地。控制系统***好***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Ω。传感器、I/O接口屏蔽层与控制系统的控制地相连。
⑵给仪表等输入电源加装EMI滤波器、共模电感、高频磁环等。
⑶给变频器输入加装EMI滤波器,可以有效***变频器对电网的传导干扰,加装输入交流和直流电抗器,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减少谐波污染,综合效果好。某些电机与变频器之间距离超过100m的场合,需要在变频器侧添加交流输出电抗器,解决因为输出导线对地分布参数造成的漏电流保护的减少对外部的辐***扰。
二、变频器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
1、变频器频率达不到正常工作的频率(40HZ)。一台SAMCO-i变频器,通过外部端子模拟量控制,有一次频率只能达到20HZ,依次检查各参数,***高频率和上限频率均为50HZ,可见参数没有问题,立即改为面板给定频率,则***高频率可运行到50HZ。由此看来,问题出在模拟量输入电路或变频器自身原器件上,用万用表检查热电阻,线性非常好,没有问题,***后打开变频器检查发现一贴片电容损坏,更换后,变频器***正常。
2、变频器频繁过流报警。
⑴参数设置不正确引起的。如变频器加速时间设置过短,则变频器输出频率的变化远远超过电机频率的变化,变频器启动时,因过流而跳闸。依据不同的负载情况相应地调整加速时间,就能消除此故障。
⑵输出负载发生短路,如一台富士变频器启动就跳闸,查其输出侧接触器电缆头部分锈蚀、松动,开机时发生电弧,导致保护动作。
⑶检测电路的损坏也会显示过渡报警。其中霍尔传感器受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工作点漂移。
⑷负载过大也可能引起。如一台西门子M420变频器,由于机械卡死。
3、一台西门子6SE7036变频器启动过一段时后跳闸。显示“F023”(逆变器超出极限温度),查是因为风扇***坏导致温度过高而跳闸,更换***。
4、一台西门子6SE7036变频器的PMU面板液晶显示屏显示字母“E”,变频器不能正常工作,按P键盘及重新停送电均无效,查操作手册也无相关说明,在检查外接24VDC电源时,发现电压较低,换一个电源后,变频器***正常。
5、变频器欠压、过压报警,这有主电源引起的;也有机器检测电路损坏引起的。
⑴如6SE7036变频器F008故障(Ud
程序***好的评价标准是实践。看程序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但这还不够。因为能达到目的的程序还有好与不好之分。到底什么样的程序才算好的程序呢?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正确性
PLC的程序一定要正确,并要经过实际工作验证,证明其能够正确工作。这是对PLC程序的***根本的要求,若这一点做不到,其它的再好也没有用。
要使程序正确,一定要准确的使用指令,正确的使用内部器件。准确的使用指令与准确理解指令相联系,为此对指令含义和使用条件一定要弄清楚。必要时,可编些小程序对一些不清楚的指令作些测试。
同一指令,由于PLC的出厂批次不同或是PLC的系列型号的不同,一些指令细节有可能不一样,应仔细查阅编程手册。
内部器件正确使用也是重要的。如有的PLC有掉电保护,有的PLC没有。一定要做到该掉电保护的一定要用掉电保护的器件,反之则不能用。
总之,要准确的使用指令,正确使用内部器件,使所编的程序能正确要作,这是对PLC程序***根本的要求。
2、可靠性
程序不仅要正确,还要可靠。可靠反映着PLC程序的稳定性,这也是对PLC程序的基本要求。
有的PLC程序,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或合法操作时能正确工作,而出现非正常工作条件(如临时停电,又很快再通电)或进行***操作(如一些按钮不按顺序按,或同时按若干按钮)后,程序就不能正常工作了。这种程序,就不大可靠,或说不稳定,就是不好的程序。
好的PLC程序对非正常工作条件出现,能予以识别,并能使其与正常条件衔接,可使程序适应于多种情况。好的PLC程序对***操作能予以拒绝,且不留下“痕迹”。只接受合法操作。
联锁是拒绝***操作常用的手段,继电电路常用这个方法,PLC也可继承这个方法。
3、简短性
使PLC程序尽可能简短,也是应追求的目标。
简短的程序可以节省用户存储区;多数情况下也可节省执行时间,提高对输入的响应速度,还可提高程序的可读性。
程序是否简短,一般可用程序所用的指令条数衡量,用的条数少,程序自然就简短。
要想程序简短,从大的方面讲,要优化程序结构,用流程控制指令简化程序,从小的方面讲还要用功能强的指令取代功能单一的指令,以及注意指令的安排顺序等。
4、省时性
程序简短可以节省程序运行时间,但简短与省时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因为运行程序时间虽与程序所拥有指令条数有关,而且还与所使用的是什么指令有关。PLC指令不同,执行的时间也不同。而且,有的指令,在逻辑条件ON时执行与在OFF时执行其时间也不同。另外,由于使用了流程控制指令,在程序中,不是所有指令都要执行等。所以,运行程序的时间计算是较复杂的。(http://www.diangon.com/版权所有)但要求其平均时间少,***大时间也不太长是必要的。这样可提高PLC的响应速度。
省时的关键是用好流程控制指令。按情况确定一些必须执行的指令,作必备部分,其余的可依程序进行,有选择地执行,或作些分时工作的设计,避免***大时间太长等。
5、可读性
要求所设计的程序可读性要好。这不仅便于程序设计者加深对程序的理解,便地调试,而且,还要便于别人读懂你的程序,便于使用者维护。必要时,也可使程序推广。
要使程序可读性好,所设计的程序就要尽可能清晰。要注意层次,实现模块化,以至于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设计。要多用一些标准的设计。
再就是I/O分配要有规律性,便于记忆与理解。必要时,还要做一些注释工作。内部器件的使用也要讲规律性,不要随便地拿来就用。
可读性在程序设计开始时就要注意。这不易完全做到。因为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指令的增减,内部器件的使用变化,可能使原较清晰的程序,变的有些乱。所以在设计时就对调试增减留有一定的余地,然后调试完毕后再做一下整理,这样所设计的程序具有更高的质量。
6、易改性
要使程序易改,也就是要便于修改。
PLC的特点之一就是方便,可灵活地适用于各种情况。其办法就是靠修改或重新设计程序。
重新设计程序用于改变PLC工艺的用途要求的情况,不仅程序重编,而且I/O也要重新分配。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重编程序,作一些修改就可以了。这就要求程序具有易性,便于修改。
易改也就是弹性,要求只要作很少的改动,即可达到改变参数或理改动作的目的。
在设计PLC程序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以上6方面的要求的就能称的上是一个好程序了。